热点评!整车厂“在为电池厂打工”?车企向上布局谋求“电池自由” 这些企业开启疯狂锁单模式
锂电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层层传导,处于终端的整车厂显然感受到了来自成本端的困扰,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甚至公开吐槽“在为电池厂打工”。
(资料图)
出于保供降本需求,车企下场造电池的热情逐步升温,近期广汽、本田、丰田纷纷宣布将投建电池产能,再度引发市场对动力电池供需格局的讨论。
在多数受访人士看来,车企造电池需跨过技术、规模等多道门槛,且多以自供为主,固然会瓜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短期并不会与既有电池厂形成正面竞争。在车企实现“电池自由”的道路上,电池厂依然会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排位赛会愈演愈烈,拥有技术、成本、客户优势的厂商有望在新一轮产业链博弈中脱颖而出。
车企争相布局电池
近一个月来,车企布局电池领域的消息频传。
8月25日,广汽集团宣布将设立绿擎电池公司,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建设,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产线,项目总投资109亿元;8月29日,本田汽车官宣将与LG新能源在美国成立一家生产锂离子电池的合资公司,为北美市场的本田和讴歌电动车型供应电池,投资总额为44亿美元,目标年产量约为40GWh;8月31日,另一家日本龙头车企丰田汽车声明将在日本和美国投资7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60亿元)用于动力电池项目,并计划在2024年~2026年间开始生产电池,届时其在日美的综合产能将提高至40GWh;9月6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浙储能源与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达成合资框架协议,四方将共建动力电池工厂,生产规模为10GWh~20GWh;9月15日,欣旺达宣布将携手东风集团、东风鸿泰,在湖北宜昌斥资120亿元投建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事实上,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造价最高的核心零部件,一直是车企着力攻克的“堡垒”,车企造电池也并非新鲜话题。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高增态势,市场预期持续向好,给了车企布局电池更大的底气。据相关统计,活跃在中国市场的29家主流车企均通过自建、合建及入股的方式布局有电池产能。
自建产能一族以比亚迪、长城汽车为代表,前者旗下拥有弗迪电池,后者孵化了蜂巢能源。合资建厂目前颇为盛行,特斯拉早年便与松下合资运营美国内华达州超级工厂,用于生产动力电池;上汽、东风、广汽、吉利等车企均分别与宁德时代成立了合资公司,共建电池产能;沃尔沃与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通用汽车和LG新能源均以合资方式开展合作。投资入股近年来也渐成气候,具体案例包括大众入股国轩高科成为第一大股东,戴姆勒入股孚能科技,本田入股宁德时代,上汽、广汽、东风及蔚小理关联企业入股欣旺达汽车电池子公司等。
“在当前语境下,车企布局电池最大的动力还是保证供应链安全。”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去年以来,优质电池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大部分整车厂都有“电池产能焦虑”。另一方面,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以上,在原材料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握有一部分电池产能能够对成本把控更为精准,在与电池厂谈判的过程中更有话语权,这对降本颇有助益。
技术与规模门槛难跨
车企大踏步入局电池领域,背后的经济账怎么算?这条路能否走得通?
“整车厂自建电池产线,优劣势都很明显,优势是有自主订单配套,能够保证项目快速上量,在适配度和品质管理方面形成产业链闭环;劣势则是缺乏电池制造经验和专业人才团队。”墨柯表示。
多数受访人士认为,技术壁垒、规模效应是车企自建电池厂需要跨越的两道鸿沟。
在隆众资讯锂电池行业分析师罗晓莉看来,如果车企仅涉及后端组装或者PACK,让电池结构更适配自身车型,或许还具有一定优势;但自主生产电芯,需要把控整个材料体系,相当于跨界进入电化学行业,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电池入门门槛可能不高,但对于制造经验的依赖很重。”墨柯坦言,生产出实验室产品或许容易,但达到装车标准并非易事,车企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一旦生产出的电池一致性没有保障,电池质量问题会反噬整车厂自身的品牌价值,得不偿失。
当前,动力电池缺陷率从ppm(百万分之一)级别向ppb(十亿分之一)级别提升,对动力电池制造提出更高要求。“电池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常规工序有几十道,一个环节工艺把控不到位,都会影响产成品性能。”欣旺达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除技术层面外,以自供为主的销售渠道也让车企自产电池陷入规模不足的质疑。“在满足自供的逻辑下,整车厂的电池产能一般不会扩得太大,规模效应自然无法媲美第三方专业电池厂,这会对单位成本形成反向压制,影响综合竞争力。”西南地区某锂电投资人士表示,自建电池厂形成规模,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依赖于整车厂的销量,而即便装车量足够大,如果长期进不了其他车企供应链,在电池材料与结构的更新迭代方面也很难做到与时俱进。
与之形成悖论的是,外部车企往往对使用整车厂自产的电池存有戒心。“对于采购电池的车企来说,外供电池的整车厂不仅是供应商,更是竞争对手,在电池交易及技术交流过程中,自身的技术体系存在对外公开的风险,这会在某种程度上扶持竞争对手,或会对自己形成降维打击。”华东地区一位锂电从业人士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
一个积极的信号是,部分车企正努力打开电池外供的瓶颈,且已取得一定成果。比亚迪确认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此前其电池已进入一汽、长安、东风等外部车企供应链;蜂巢能源也在逐步“去长城化”,成功为吉利、零跑、哪吒、小鹏、理想等车企配套。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表示,公司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产品供给了非长城客户。
“在缺乏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个人认为整车厂独自操盘、亲自下场造电池仅是保底策略,不会成为趋势,与电池企业合资建厂在一段时间内仍是主流。”墨柯坦言,这是缩短开发周期,提升产业链整体能力的快捷方案。
电池赛道攻守战
车企争相追逐“电池自由”,会否争抢当前电池厂的市场份额,引发新一轮行业洗牌?
“相比于整车厂自建电池产能带来的供给增加,市场增长带来的需求空间更大,电池厂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市场份额被大幅挤压。无论车企采取何种方式入局电池领域,最终的生产制造仍会由电池厂来完成,主导权也大概率不会旁落。”墨柯坦言。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就车企布局电池事项致电欣旺达、孚能科技、鹏辉能源等多家电池企业,得到的回复均是预计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影响。
“动力电池研发制造生产周期长,从产线投建到投产、再到产能爬坡都需要时间,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车企规划的产能落地之前,目前的市场格局不太可能被打破。”前述锂电投资人士表示,如若后续产能陆续释放,也会保留适当比例的电池外采渠道,头部电池厂仍具有竞争优势。
即便是近期宣布开展自主电池产业化的广汽集团,也没有完全押注自产。按照规划,广汽埃安将采取“三条腿”走路,一是建立合资公司,二是外采,三是自研。
“家中有电池”的长城汽车也将供应链对外开放,除装载自产的蜂巢能源电池外,还外采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公司的动力电池。2021年,长城汽车与宁德时代签署十年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与国轩高科达成采购协议,约定2022年~2025年向后者采购合计不低于10GWh电池。
当然,随着整车厂对电池领域的介入越来越深,对供应链的话语权也在加强,未来电池厂的定位或会有所变化。“今年以来,电池的定价方式在不断改变,逐步与金属资源价格联动,未来锂电中间环节会演变成以赚取加工费盈利,电池最终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宗商品,到时候电池厂提供的就是量大面广的基本产品。”墨柯表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池厂的话语权丧失,一旦产品趋向标准化,会倒逼电池厂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在企业运营本身,聚焦电池技术开发和降本增效。未来几年,优质电池产能仍会稀缺,头部电池厂的产能会大面积地被客户承包,而中小型电池厂则会沦为代工厂,或者直接被淘汰。
近日,多家整车厂开启了疯狂锁单模式,宝马集团向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提供了价值超百亿欧元的电芯生产需求合同;本田汽车、东风集团、广汽集团合资成立电池采购公司,组团锁定宁德时代电池产能,进一步印证了行业优质产能紧缺。
孚能科技在接待投资者调研中表示,未来竞争将强者更强,但头部电池厂商不会通吃,车企一般需要不同的供应商。公司要做的是保持技术领先,从电池结构到材料能够进一步迭代,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取得更高的溢价。
罗晓莉认为,电池行业目前还处于变革期,硅碳负极、富锂锰基、磷酸锰铁锂等新的材料技术层出不穷,未来还会向固态电池方向发展,当前的电池产品并不是最终形态。电池厂需要在技术层面不断钻研,为未来做足储备,才能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整体来说,电池厂与整车厂是一种开放合作关系,而合作的终极考量标准是产品性价比,电池厂除绑定核心客户资源外,更需要修炼内功,让自己成为产业链上绕不过去的存在。“电池厂向上布局,其实是优质产能供不应求的阶段性产物。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处在粗放型的成本管控阶段,大而全地布局全产业链或许能够在短期奏效,而一旦进入充分竞争阶段,必定要求在专业分工领域做到极致,届时考验的就是企业的极限生产能力,只有做精做专的企业才能够生存下来。”前述锂电投资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e公司)
相关文章
今年1至9月 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入统企业957家
从省政府新闻办11月2日举行的2022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1至9月,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入统企业957家,同比增加160家,
小鹏G9获广州自动驾驶路测资格 探索零改装量产Robotaxi新模式
【2022年11月1日】近日,经工信局、公安局、交通局审批后,小鹏G9成功获得广州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这意味着小鹏G9开创了使用前装量
让普惠金融回归“民生”,民生小微“四通”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发展壮大普惠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全球性挑战。尽管我国已成为了数字普惠金融发
预计到2024年 云南农民收入将达2万元左右
6月27日,记者从云南省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云南省农村居民持续增收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突
淮安农商银行发放首笔“驾易贷”产品 助力物流行业纾困
为进一步响应金融机构全力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加大物流行业资金支持力度,帮扶重点群体的政策号召,淮安农商银行秉持周到金融 家乡银行
辽宁:下达资金超50亿元支持淘汰燃煤锅炉和散煤治理
今年以来,省财政厅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支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截至目前,已下达资金超50亿元。在支持淘汰燃煤锅炉和散煤治
东川区多措并举推进产业转型 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富绿双增”
今年以来,东川区积极应对困难挑战,狠抓任务落实,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产业转型稳步推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各项工作稳
东海农商银行白塔支行:推广第三代社保卡工作真情暖人心
心里想着客户,为客户纾困解难。东海农商银行白塔支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推广第三代社保卡工作中急客户之所急,将便民服务送到
沧州落实“降、缓、返、补”政策 助力企业发展稳定就业
感谢就业见习政策,为我搭起了连接就业的桥梁。王树涛现在是沧州市华亿机电产品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2020年毕业后,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
87.9万元!沧州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惠及586人
为鼓励企业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发挥失业保险助企扩岗作用,自8月以来,沧州市积极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截至9月23日,全市已为232
河北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在正定县南楼乡完民庄村谷子种植基地,河北惜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智勇和完民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博边查看谷子长势,边商量晾晒场
宜兴农商银行:“钟灵阳羡天宝物华”助农直播取得圆满成功
近日,由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主办,宜兴农商银行承办的大美江苏乡村行——钟灵阳羡,天宝物华助农直播取得圆满成功。该次直播聚力宣传宜
中国鸭梨之乡魏县:金融活水助企纾困“贷”动乡村振兴路
9月,中国鸭梨之乡魏县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虽然疫情的阴霾仍未消散,但当地稳定经济一揽子举措的效果已经呈现。金融活水助企纾困而贷动
前8月河北新增专利授权8万件同比增长8.4% 助力营造市场化
从省市场监管局获悉,今年以来,河北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积极成效。1至8月,全省新增专利授权8万件,同比增长8 4%,其中
安徽三次产业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占全省投资的63.9%
数据显示,全省投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 6∶31 5∶66 9调整为2 0∶34 1∶63 9。第一产业投资高增长,完成投资
盱眙农商银行:用好“加减乘除”四大法则保实体经济百业兴
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盱眙农商银行坚守金融为民初心,把服务小微企业刻进基因、落到实处,专门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纾困解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沧州规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位居全省首位
从沧州市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沧州市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截至7月底,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732家,较
公积金政策再加码!超120个城市发布公积金贷款政策
9月13日,江苏省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了《关于阶段性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个人公积金贷款额度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河北“一网通办”再升级
按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部署要求,今年省政务服务办牢牢把握全省一盘棋、平台一体化、办事一张网的总体要求,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构
河北科技赋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全面提升特色产业科技支撑能力
河北坚持把强化科技创新推广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立足三产融合,针对薄弱环节,积
减费让利惠企利民 南通农商银行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南通农商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监管部门关于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惠企利民的工作部署,积极担当服务实体经济责任,在人民银行南通
河北:1至7月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154.8亿元
4月份开工至今,项目建设非常顺利,主体厂房建设已经完成了20%。日前,在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的河北龙海药业医药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公司研
沛县农商银行举办“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暨 ‘金融夜校’纳凉晚会”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金融基础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有力增强村民的金融素养和金融防骗能力,树立沛县农商银行践行社会责任和维护金融秩序、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