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为发展添底气
(资料图)
“叮叮当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拉玉乡德庆村中传出,村民多吉与儿子次仁多吉制作着各类铁器,不仅有传统的刀具、农具,还有各种传统生活用具衍生而来的铁质工艺品。
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庆铁器制作技艺”,多吉父子俩实现了在家就业,一年收入25万元左右。作为自治区级的非遗传承人,多吉还成立了铁艺合作社,将技艺传授给村里人,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村里有了人气,也有了财气和发展的底气。”多吉说。
在乡村,最具衍生性、创造性、可持续性的是文化资源,尤其是源于百姓生产生活实践的非遗资源。琼结县也不例外。目前,琼结共有2项国家级和4项自治区级非遗项目,3名国家级和4名自治区级传承人。琼结县通过加大文旅融合、设立非遗工坊等举措推动非遗赋能乡村振兴,实现增收致富。
在距离德庆村5分钟车程的拉玉乡强吉村,琼结县正在此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通过挖掘青稞酒文化资源,建设青稞酒庄和精品民宿,发展乡村旅游业。项目将为“德庆铁器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提供现场展示和销售的场所,拓宽产品市场。抓住这一契机,多吉正在创新制作铁器类旅游纪念品。“我们要把技艺练得更精湛,制作出更精美的产品,抓住乡村旅游的机遇,过上更好的日子。”多吉说。
与多吉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在琼结县县级“非遗工坊”达娃卓玛服饰工作的扎西桑布。大学毕业后,扎西桑布返乡成为达娃卓玛服饰的工作人员。这几年,他刻苦学习技能,不仅掌握了服装制作技艺,还获得了不错的收入。“最多的一月拿到过8000多元工资。”扎西桑布说。
山南市充分发挥非遗特别是传统工艺资源优势,推动非遗工坊的设立,助力乡村振兴。“去年,山南全市共有非遗工坊31家,年增收近1400万元。”山南市文化局党组副书记、局长拉元表示,今年,山南将抓好抓实第二次全区非遗资源普查,摸清非遗资源底数,举办好以“舞动春潮——传承多彩非遗振兴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山南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歌舞展演活动,创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成立一批非遗传承领军人才工作室,让非遗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相关文章
林洋能源:全资子公司ELGAMA公司确认中标PGE公司的智能电能表招标项目
林洋能源(601222):全资子公司ELGAMA公司确认中标PGE公司的智能电能表招标项目,中标产品为单相智能表和三
浙江省养老金2023年最新消息公布没 浙江2023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会涨多少? 焦点热讯
2023年的养老金上调方案最新目前还未公布!预计今年养老金上调的方案将会5月份公布,并在7月份补发养老金。
恒星科技(002132.SZ):金属制品销售价格与钢材市场价格具有一定关联性 全球实时
格隆汇5月9日丨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向恒星科技(002132)(002132 SZ)提问,“钢材价格走低,对公司金属